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校园资讯 > 正文

青春三下乡∣口传心授“贤孝”韵 青春接力“推普”声

作者:张静文 来源: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言传新理,同音筑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重点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点击数:83 字号:【

7月6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共同组建的“言传新理,同音筑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重点实践团,怀揣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走进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非遗民俗文化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寻根与学习传承活动。实践团此行的核心任务,是深度接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亲身感受其独特魅力,并在老一辈艺术家与青年学子“口传心授”的交流中,探索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之道。

非遗民俗文化馆当天化身成为一座流动的非遗课堂,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古朴的庭院中,聚精会神地聆听当地资深贤孝艺人董永虎老师深情演绎的经典曲目。老艺人苍劲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伴着三弦琴弦的颤动,将一段段蕴含忠孝节义、劝人向善的古老故事娓娓道来。那饱经岁月洗礼的曲调,仿佛穿越时空,在青砖黛瓦间回荡,让在场的每一位学子都深深沉浸其中,体味着这门古老说唱艺术所承载的历史重量与人文温度。

“学艺更要传艺,不能让好声音在我们手里断了根脉。”董永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实践团成员。董老师不仅示范了贤孝演唱的独特发声技巧和方言韵味,更手把手指导学生尝试基础的弹唱配合。实践团成员唐盼文在初步体验后感慨:“凉州贤孝用武威方言唱出来,有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听懂它、学习它,不仅是在学艺术,更是在读一本武威人自己的‘活态历史书’。”

参观学习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此次非遗文化馆之行收获远超预期。他们不仅在“一招一式”的演绎中亲历了非遗的现场魅力,更在“一唱一和”的互动中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下一步,团队将整理学习所得,结合推普工作,尝试创作更易被青年接受的贤孝主题文化作品,让凉州贤孝蕴含的智慧与美德,通过青年一代的声音,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持续回响,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