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暑期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学习情况汇报——寇明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4日 点击数:861 字号:【

2017年暑期,经学院领导批准,本人有幸参加了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得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收获了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现将学习体会做以总结。

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根据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兼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李占军介绍的情况,青岛市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市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达到80%,参与试点企业超过300家,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到70%,学生双证率达到100%,现代学徒制将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校企联合培养”要求,校企共同实施一体化招生。

(一)当前高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教学问题

在实际实施非学徒制常规教育时,高职院校往往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学徒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是学生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共同主体,但是在建设培养过程中,却常常遇到“校热企冷”的情况,经常遇到企业对待合作态度冷淡、不愿意积极配合,不愿意在合作项目上建立稳定专门的投资渠道,尤其是在软件投资上不重视,在实习过程中以企业利益为主安排实习而不是以学生培养为主安排,这就造成了企业培养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二是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较为困难,现代企业为了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都在不断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这要求毕业生的质量要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要求,而学校以教育为主,对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没有紧迫的要求,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内容落后于企业的市场技术运用;三是学校在专业学科建设中注重的是知识体系的通用性和广泛性,以涵盖尽量多的就业方向,而企业注重的是具体到某个科室、某个工段、甚至某个工位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就使得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日渐凸显;四是由于学校受到资金短缺、设备管理不善、教学管理机制和实训指导教师水平的限制,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快速进入职业角色,仍需企业进行二次培训。综上所述,学徒制教育模式对当前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研究意义。

(二)学徒制教育模式教学过程和教育内容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既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企业工作情景下的“工作过程”。职业院校教育实训活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等有关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活动,都和实际工作情景相脱离,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脱节,因此单纯的职业院校教育模式无法完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只有采取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现在学徒制的核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满足企业的需要。现代学徒制深化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拓展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徒弟在做中学,师傅在产中教,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的训练。师傅承担学生岗位技术技能训练任务,教师承担学生系统知识学习的任务。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培养方案由校企合作研制的,课程教材开发由教育专家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编写的,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研制和课程开发编写使得培养人才的标准更接近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的规格更能体现企业需求,学生达到的结果要获取职业资格,师徒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徒弟的终身学习,因此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实现了素质教育,提高了人才质量。

(三)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思考

     目前,对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建立和维持,不能单独依靠学校一家来进行,否则就会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需要建立起长效、稳定的保障机制。首先,政府机构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建立转向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确保学徒制教育模式能够在学校、企业同步贯彻落实;其次,在建设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时候应该以项目为主导,加以项目资金扶持,为建设提供切实保障;最后就是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由企业承接建设项目,增强企业在教育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加大企业参与学徒制教育模式建设的深度,使企业在学徒制教育模式中受益,提高企业建设积极性。以我院护理系为例,可以以附属医院为试点,以一到两个班为定向培养班,通过建立协作培养组的方式,将附属医院的各科室在职人员引进培养小组,参与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的计划、监督、实施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并加以临床实践,做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比起之前单纯的临床实习环节,加强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和招生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孙娈副教授指出,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结合了能力本位培养和学科本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既关注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其具备的基本特征为完整性、真实性、典型性、发展性。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三点,一是通过行为主义导向,可以建立学生的任务技能观;二是通过整体主义导向,可以建立学生的关键技能观;三是通过建构主义导向,建立学生的整合技能观,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因此,项目教学法培养模式下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态度、潜在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高职教育中,我们研究的项目教学模式中的项目是指专业下的项目,以项目为主导课程从以下几个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定位      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体系 工具课、核心课、非核心课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开始实施项目。首先教学教师角色转变教练型教师:相信学生是OK的,对学生充分信赖、学生有能力做出改变、以目标激发学生的动力、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等。其次开始项目操作:过程设计(how to do)、教师(how to teach)、学生(how to learn)。具体可划分为6个阶段,也是我们常说的6步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学生以6~8人组成项目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计划有序进行项目实施

(二)开展项目教学的意义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偿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从做中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的经验的根本途径,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兼顾了生产性经验和学习性经验的获得,这正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根据工作实践中真实任务设计所形成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的真实性、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次培训活动,还有范德辉教授讲授的《高职院校信息建设与信息化教学研究》 、关革强教授讲授的《生涯规划与能力提升的思考》及吴海霞教授的《微课的应用与录制》等课程,这些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也让我接触到了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体会到了我们在教学上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学院的差距,增长了新知识,开阔了新视野,深入理解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