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威职业学院 教务处(实验管理中心)! 今天是:
返回学院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把最难学的课变成最受欢迎的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2日 点击数:1,332 字号:【

 

苏德矿:把最难学的课变成最受欢迎的课

——记第三届浙江大学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苏德矿

 

 

 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则关于高等数学的“段子”——“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坟,里面葬了很多人”;“如果有一天,高数和线性代数相爱了,高数带着线性代数远走高飞,从此消失在校园里,这将是我们听过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可以想见,高等数学之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传说”了。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德矿,就是教《微积分》的。

    在高数的讲台上,苏德矿创造了另一个传说。浙江大学学生自发为大一新生编写的《新生手册》中写道:这位老师的课,你一定要听。他是历届浙大学子心目中公认的“最受欢迎浙大老师”之一,今年浙大师生通过网络票选的“心平奖教金”评选活动中,他以3450票稳居第一。

 数学就是生活

《微积分》为什么难学?苏德矿说,《微积分》是理工科基础课程,但大学低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换。中学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比较直观,证明也较为简单,而高等数学的定理证明都比较抽象,技巧性较高,过程也相对复杂。“在课堂上,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时候,就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一分散,就更加难学了。”

 1988年,研究生毕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苏德矿,第一次体会到了教书之难,而同一个教研室的孙玉麟老师很让苏德矿佩服,“每次上课,板书内容刚好满满两黑板内容,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厉害!他备课时就精心设计好的。” 苏德矿说,开始的几年,他对一个好老师的“定义”,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学生听得懂。后来,他渐渐发现,这还不够。

 现在,苏德矿上课用两个话筒,一个挂在脖子上,一个放在讲台上,无论学生坐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得清楚。他还像一个“舞台监督”一样严格布置环境:教室第一排的窗帘必须拉上,以免大屏幕反光;幻灯片的纸片要用油性笔书写,这样投影到屏幕上的效果最清晰。——这样的布局,就是能为学生能稳定他们的注意力设计的,特别是,当他们感觉“犯难”时,苏德矿能适时抛上一个“段子”,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拉回来: “当你喜欢一个人,他的一点变化你都看在眼里,别人都变成了常数,TA才是唯一变量。” 这是在讲解偏导函数;他还用“存钱存银行还是存余额宝”来解释函数里的重要极限概念。在讲一元复合函数求导的时候,他用来解释的例子是:“就像最近来天气突然热起来,你要脱衣服。脱到怎样合适呢?一件一件脱,到不热了为止。复合函数也一样,一层一层求导,直到内函数的导数有公式,就成了。”又比如,说“开车为什么会撞树?因为朝着大树的方向,再一个,就是车速太快。”苏德矿先卖个了关子,接着把方向导数亮出来,“在P点沿L方向的函数值的变化率,跟撞树一样,一个是方向,一个是速度。”

这些被同学们公认“亮了”的段子,只有三分之一是他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而大多数,都是在备课的时候提前“编制”好,他们一部分来自那些反响好的经典段子,大部分则来自当下的新闻、娱乐热点。“现在的学生和十多年前不一样,现在传媒技术手段那么发达,学生获得的资讯很丰富,去了解学生当下的生活环境,才能与他们有共同语言,成为朋友。”

 这几年,苏德矿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来问,“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对此,他也编制好段子,和同学们分享:“数学讲究严密性,重逻辑,所以数学好的人,做事更严谨、细致,条理清晰。” “数学是抽象的,来源是是生活的;数学是枯燥的,应用是广泛的;推理是严谨的,形式是很美的;内容是丰富的,题目要常练的;过程是曲折的,乐趣是无穷的;学习是辛苦的,成功是归你的。”

苏德矿鼓励学生,“难”,可以磨练品格。微积分1,2,3,一门比一门难,特别是微积分3,不是硬性要求,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方法总会比问题多,你学下去,有困难,有老师帮你,有同学帮你,你也可以去帮助别人。这样既学了知识,也交了朋友,多好。”听了苏德矿的话,很多人鼓鼓勇气,坚持了下来。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苏老师的邮箱中会收到一批充满豪情的信,这是学生和老师分享度过“难关”的喜悦。

“他拉近了我与数学的距离。让人对微积分没那么排斥和害怕。”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刘真正说。竺可桢学院的梁静怡说:“苏老师不只是讲微积分,在他的课里,你更能学会数学的思维。”

 生活就是数学

 十年前,苏德矿感到自己的“人气”一下子涨了,他猜想,那是因为“学校在本科生中推行自由选课,大家在网络上、社交软件上讨论老师多了。学生开始称他“矿哥”,再后来,升级成了“矿爷”。《微积分》一门课,容量150人选课,3000个人同时选,怎么办?本科生院找到了300人的教室,这已经是容量的极限。于是,他在网上“开发”出了另外一个“教室”——微博。微博是一个没有课堂限制、没有人数限制、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限制、没有学校限制、没有地域限制的更大的“课堂”。“及时满足,而且可以拉近感情。一人答疑,所有人受益。”

苏德矿的手机屏幕有6.3寸大,原先4.7寸的那部已经正式“退休”。每天,苏德矿那双高度近视的眼睛,要透过1000多度厚厚的镜片,盯着手机屏幕至少三个小时。早上6点起床,矿爷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回答粉丝们的问题。在去紫金港上课的校车上,他也在答题,回来的校车上,依然在答题。还有一个“答疑时间”,是在晚饭后。在“浙江大学苏德矿”的微博上,粉丝们拍下习题,@浙江大学苏德矿,矿爷再把图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回复解答。但他通常只给一个思路,或者解开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然后煞有意味地跟上一句:“接下来,你懂的。” 

来微博提问的,已经早已不局限于浙大的学生,其他高校的学生、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有人来提问。而苏德矿的原则是:有问必答,来者不拒。“我想让大家都知道,浙江大学的老师,做事是很认真,对所有的学生都是认真对待的。”2013年正式开通微博答疑以来,他已经发微博7700多条,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一万四千人。如果在考试周前夕,每天微博答疑的数量会超过100多题。

 慢慢地,“浙江大学苏德矿”的微博不仅有来提问的了,一位浙大的博士生和两位硕士生也成了答题人。苏老师非常开心地说“现在我有一个团队了”。

遇到人生困惑,也找矿爷来指点。一位女生发来感情问题,苏德矿回复:“你如果用数学的思想,就不应当这么直白,应当先和他认识,然后在一起学习,爬爬山,慢慢热起来,然后越来越好,等到毕业,已取极限--领结婚证,就成一家人了。这就数学上,取近似,越来越无限地接近,最后取极限就得到了精确值。所谓的逼近理论。” 一位一岁小孩的母亲给苏德矿发来私信:“浙江大学有这么好的老师,我让我的孩子长大了考浙江大学。苏教授,你要等着哦。”苏德矿回复:“好的,我会等。”

2012年,学校首次为浙大校友举办集体婚典,其中有一项特别环节,请100多位校友提议最想见的母校老师,苏德矿成为人气最高的候选人,受邀在婚礼上发言,幽默的语言再一次逗笑了当年的学生:“他是你的严格递增函数,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你们的爱情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苏德矿自己总结说,“懂、透、精、趣、情、德”这6字是他20多年来悟出的“育人心经”,也是他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在不断心里暗示自己的要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