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绩效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点击数:1,383 字号:【

药学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绩  效  报  告

 

一、基本情况

    创建甘肃省优质高职院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征程,药学系全体教师高度重视,主动加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按照《武威职业学院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药学专业建设方案》和《药学专业优质校建设进度及任务分解表》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如期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总体成效

(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1.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构建了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产教融合,订单分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高职药学、中药学专业《“产教融合,订单分向”人才培养方案》,为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方案既考虑了培养符合职业标准的毕业生,也兼顾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提升,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二是构建了“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群,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并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编写了《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程》2本校本教材。三是构建了注重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企共建,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实训、见习、顶岗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培养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四是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产教融合,订单分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专业教师人均入企实践时间达到2个月,培养执业药师1名,外聘企业专家12名,入企实践锻炼教师10人次,为企业培训授课20人次。

2.开展优质学校建设

(1)体制机制创新与综合改革。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了管理与运行制度;制定了药学专业优质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制定了企业专家工作室管理制度和教师流动工作站管理制度。

(2)优质特色专业建设。一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药学专业已经基本形成“系部、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联合兰州惠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和甘肃德生堂医药科技集团武威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成立首批30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1个;二是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改革。修订完善了“产教融合,订单分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证形成了“平台+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修订了《药理学》等四门课程标准;完成了《药剂学》的2门院级精品课程申报准备工作;编写了《天然药物学》等2本校本教材;完成了《天然药物化学》等三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课件;完成了《药学专业实习指导》的初稿;完善了实验室管理制度等。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引培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可喜的成效。一是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年来,共引进紧缺专业教师3名,为每位新入职教师安排1-2名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教学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等进行细致指导,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二是做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2016年,派李春兰参加美国“社区学院”职教专业教学法研修班。2017年,选派杨建美和徐德良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课程开发高级研修班;选派魏润明以创建高职院校为目标的质量建设与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培训。2018年,选派王建强老师参加了新时代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技能大赛解析培训班;选派李春兰、袁丽晶参加了第七期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培训;选派黄菊梅参加了职业教育微课设计与开发(产品级)高级研修班;选派杨建美等6名教师参加了武威职业学院优质校暨高水平院校建设“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升”专项校本培训。三是实行教师企业社会实践制度。安排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验课教师按“工教结合”要求进行进企业实践锻炼。2017年,安排李春兰、黄菊梅2名青年教师进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工实践锻炼;2018年,安排徐德良老师到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院实践锻炼。通过锻炼,教师系统掌握了企业生产、服务流程,了解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升了教师的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培养促进双师素质教师。依托合作企业,建设教师专业实践与实习基地,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近年来,培养执业药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五是加强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课题和项目为载体,组建技能团队、课题研究团队,拓宽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渠道。近年来,我系教师成功申报立项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院级科研项目4项。六是做好兼职教师的选用和聘任工作。以“现代学徒制”为引领,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我系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开设专题讲座,指导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培养中青年教师,指导和带领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研究,使药学、中药学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呈现增益化效应。建立了12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并制定了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4.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度融合,提升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药学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硬件环境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推进做支撑。2016年以来,新增多媒体教室3间,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教学水平。二是加强资源库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做储备。通过引进和自建网络课程,加强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网络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三是加强网络技术培训,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2015年至2016年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得实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会;2018年3名教师参加了“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培训。除此以外,还多次开展和参加了微课制作专题培训。通过以上途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16年王建强、陈辉生2位教师制作的微课《薄层层析法》获得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人卫社杯”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

(二)增强院校办学活力

建立了面向全市医药企业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为医药企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员工提供短期培训、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培训以及药学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安排高级职称教师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具备指导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以及参与企业的药物制剂质量标准研究、新剂型开发、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等工作的能力,为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服务。近年来,累计为企业培训授课20人次。

(三)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1.服务中国制造2025

针对“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及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结合药学系专业特色,以药学专业群为试点对象,与青海湖药业有限公司、兰州惠仁堂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订单分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针对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共同开发教材。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药学系在实验实训场地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建成中药炮制与制剂实训室、中药鉴定实训室、中药资源开发工程技术中心等。在充分保障实训(实习)教学功能之余,将其用于对外职业技能培训、科研生产等,充分提高了设备、场地利用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伴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数量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做出了贡献。2015年毕业生118人,就业111人,就业率为94.07%;2016年毕业生165人,就业162人,就业率为98.18%;2017年毕业生168人,就业168人,就业率达100%;2018年毕业生176人,就业176人,就业率为100%。

2.深化校企合作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抓好组织机构建设。在校企联合过程中,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分别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我系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协助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我系举办的“德生堂订单班”、“惠仁堂订单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都是由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和我系教师共同讨论,按照社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终形成了具有专业特征的教学设计方案。目前,我系已与2家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办“特色班”。二是规范学生实习管理。学生实习期间,不便于集中管理,容易造成放任自流,达不到预期效果。我系在学生实习管理上,探索实行了校企联合管理的方法。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遵守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同时,我系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并派出专任教师负责参与学生的管理,定期和实习单位交换意见,鉴定学生的实习情况。三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的深度合作之后,专业建设与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了起来,企业把闲置、备用的专业设备、仪器仪表充实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中,而且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在培训场所、后勤保证等方面的优势,把最新设备的技术培训也放到学校来,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跟上行业的发展。

3.创新创业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设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广泛开展与专业实训相结合的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让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2018年10月选派李春兰、赵占科两名教师参加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2017年在甘肃省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017年组建了两个代表队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畅(易)租站”创业项目获得院级三等奖;2018年赵天霞同学的“药世界”医药资讯APP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学院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三等奖。

4.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要求,2018年4月,我系协同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院申报了中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准备在2018级学生设立“试点班”中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医药人才为目标将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实际,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为支撑,围绕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构建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最终形成以“六双六融合”为特征的双元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校企多方评价的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完善中药学专业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培养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总结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四)完善质量保证机制

积极落实学院教学督导督察制度,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经常参与教学秩序检查,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发生问题的成因,及时向校领导、教务处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进程。制定完善了系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制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注重指导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容错性的原则,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与学生学习质量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教务质量管理等系统一起,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毕业生质量认证标准,综合评价毕业生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完善了武威职业学院药学系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建立了以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为专业质量评价指标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专业教学质量。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采取“四大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高度重视。系党总支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每个学期初,系党总支都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加强领导。药学系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为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药学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健全体系。在系党总支领导下,建立了由学生会、团总支具体负责实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格局;四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予以保障。

(2)强化“三支队伍”,构建和创新全方位多层次育人新格局。一是强化以思政教师为骨干的教书育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高职称的思政教师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二是强化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育人队伍建设。药学系十分重视专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三是强化以团学工作为重点的服务育人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对系学生会干部和系团总支干部的培训,使团学工作充分发挥服务育人作用。

(3)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开展学习先进教育。药学系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每年通过评优选先,弘扬正气,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业余党校培训、发展党员、主题征文等措施,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在学生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班团会,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意识;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邀请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并且建立普查档案,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六是开展安全意识教育。药学系通过周班会、主题班团会、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努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2.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1)提升顶层设计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通过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提升顶层设计能力,从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向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转变,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动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发展学生职业技能,使学生走向岗位后能够胜任岗位需要:另一方面,增加人文素养培养课程,将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纳入学生考核机制,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融合。

    (2)优化企业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学习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通过优化企业实践教学,利用产教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为学生创造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机会。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对学生实施“准员工”式培育。在企业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沉浸到“员工”角色中,以一名“准员工”身份投入到企业生产与生活中,按照企业要求实施管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在岗位融入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准工人”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其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履职,参与企业生产与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规范化管理中感受职业技能提升的意义,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人文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三)借助校园文化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首先,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园符号语言、校园环境布置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发挥学生组织优势。利用学生会、社团、新媒体等丰富文化建设载体,推动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融合。最后,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效。借助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技能比赛、职业精神活动,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四)借力社会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体验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培育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岗位体验;借助勤工俭学、社区互动、志愿活动等,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多元化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践行职业精神,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训室建设相对滞后

药学系现开设药学和中药学两个专业,目前中药专业没有实验室,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也不完善,已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也与优质校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2.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比较粗糙

部分教师完成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材料、校本教材、教学课件、实习指导书等在内容和排版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3.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药学系计划今后重点推进药学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构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学历水平提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4.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因系内教师水平和硬件条件等比较弱,在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方面还难有较大突破,目前仅能为医药企业员工开展一些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在企业GSP认证、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和药物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等工作方面较难参与进去。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基本没有开展工作的方向。

(二)改进措施

1.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申请建设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精密仪器分析室、药剂学(中药制剂学)GMP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等六个专业实验室,继续完善中药真伪鉴定室、药理实验室、中药标本室、药学实训室、药剂实验室、化学实验室。

2.修改完善所有材料

修改完善所有的材料,规章制度装订成册,教学资源建设网站并上传,实习指导书修订后印刷并投入使用,需要归档的材料分类整理保存。

3.加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把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作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主线,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服务和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等重点建设任务。

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引导教师积极申请学院和省市的教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开展科学研究,多出成果。鼓励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提升学院的知名度,提升自身的素质。推动中药资源开发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工作,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药学系

                              2018年11月15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